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服务包括接受货物人或其代理人、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其中代理人包括直接代理人和间接代理人,货物和船舶代理相关业务手续的业务活动包括为货物的国际运输开展的订舱、业务联络、货运安排、箱管、结算等业务活动。
根据《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服务增值税免税政策解读》中规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条*(四)项*6点关于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服务的定义中,“接受货物人或其代理人、发货人或其代理人”中的“代理人”包括直接代理人和间接代理人,货物和船舶代理相关业务手续的业务活动包括为货物的国际运输开展的订舱、业务联络、货运安排、箱管、结算等业务活动。
因此,试点纳税人无论是否与国际运输企业发生业务往来,其提供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服务,只要符合上述定义,就可以按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条*(十四)项的规定,享受增值税免税政策。
扩展资料: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跨境应税服务增值税免税管理办法(试行)》*二条*七项 以水路运输方式提供国际运输服务但未取得《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许可证》的;以公路运输方式提供国际运输服务但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或者《国际汽车运输行车许可证》,或者《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经营范围未包括“国际运输”的;
以航空运输方式提供国际运输服务但未取得《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经营许可证》,或者其经营范围未包括“国际航空客货邮运输业务”的;以航空运输方式提供国际运输服务但未持有《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或者其经营范围未包括“公务飞行”的。
国内货物运输保险
一般投保运输险,被保险人都是承运方之货主,承运方是不能作为受益人的,即使你们有委托合同,受益人还是只能是你们自己,承运方不能享受你司的保险的。(保险中的被保险人都是拥有货物实际所有权的人,承运方只是帮忙运货,不具有这个权益)
像这种情况是承运方的过失导致货物的损失,保险公司肯定是要找他们追偿的,这个是走的正规的程序的。
现在很多承运公司自己都会办理一份全年的物流责任险的,专门规避他们自身的风险的,现在他们接货,他们的客户也是强烈要求的,就是怕会出现你现在遇到的这种情况。所以建议贴主以后走货问下承运方自身有没有办保险。
国内货物运输保险一般采用基本保险、综合保险和附加险三类。
按照保险人承担责任的方式,运输货物保险还可以划分为基本保险、综合保险和附加险三类。
一般而言,运输货物保险基本险的责任通常包括如下项目:
一是因火灾、爆炸及相关自然灾害所导致的货物损失;
二是因运输工具发生意外事故而导致的货物损失;
三是在货物装卸过程中的意外损失;
四是按照国家规定或一般惯例应当分摊的共同海损费用;
五是合理的、必要的施救费用等。运输货物保险综合险则不仅承保上述责任,而且还承保、雨淋等原因造成货物损失。
货物运输保险是以运输途中的货物作为保险标的,保险人对由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货物损失负责赔偿责任的保险。
在我国,进出口货物运输常用的保险条款是C.I.C.中国保险条款,该条款是由中国保险公司制订,中国银行及中国保险监督会审批颁布。
C.I.C.保险条款按运输方式来分,有海洋、陆上、航空和邮包运输保险条款四大类;对某些特殊商品,
还配备有海运冷藏货物、陆运冷藏货物、海运散装桐油及活牲畜、家禽的海陆空运输保险条款,以上八种条款,投保人可按需选择投保。
关于国内货物运输保险的保险金额确定主要是采用定值保险的方法,即保险金额由被保险人和保险人双方具体协商确定。一般可按离岸价、到岸价和目的地市价确定保险金额。
离岸价(F.O.B)以货物起运地的销售价,即发货人的卖出价作为保险金额,买方为投保人,一旦出险,保险人按投保人在启运地的买入价即离岸价作为保险货物的实际价值负责赔偿。
到岸价(C.I.F)以货物起运地的销售价(发货人的卖出价)加上到达目的地的各种运杂费(如包装费、运费、上下力费等),再加上保险价,一起作为保险金额。由卖方投保。
到岸价加上期得利益,即在到岸价的基础上再加上被保险人的期得利益即货物的目的地销售依法应纳的合法税金和可获得的利润。
国内货物运输保险是以在国内运输过程中的货物为保险标的,在标的物遭遇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时给予经济补偿。
在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时,国内货物运输保险除了承担被保险财产的直接损失以及为避免损失扩大采取施救、保护等措施而产生的合理费用外,还要承担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因破碎、渗漏、包装破裂、遭受以及整件货物提货不着而引起的损失,以及按照一般惯例应分摊的共同海损和救助费用,货物运输保险也应该负责。